破解AI人才的教育迷思:重點整理與分析
點哥透過AI整理並分析天下雜誌「決策者・聽天下」第118集 podcast 的訪談內容。
主題為「破解AI人才的教育迷思」。
節目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葉成,探討AI時代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
🔥🔥🔥
我想說的是,40多分鐘的訪談,我用AI不到10秒就把所有重點整理出來,加上後製處理,簡報不到5分鐘就製作完成!
點哥後來回去聽完整段訪談,幾乎所有重點都整理到了。
AI時代來臨,這麼重要的智慧整理術,你怎麼可以不學習呢?
一、 AI對高等教育的衝擊:焦慮大於衝擊
AI技術快速發展,外在擔憂衝擊傳統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葉成次長認為,現階段「焦慮」大於「衝擊」。
「與其講衝擊,我覺得現在我講焦慮可能是更精準的。大家只是覺得好像AI會改變業界,AI會改變自己這個世界,但他現在也不知道說到底會怎麼改變。”
業界面臨AI轉型,但許多產業尚未跟上,大學端感受的衝擊相對較小。
「整個台灣業界AI轉型這一塊其實還有待加強….如果外面的業界沒有那麼快速的跟上的時候,你說大學,大學可能會覺得說那我我訓練出來的人外面的公司還是照樣這樣用啊。
家長焦慮孩子輸在起跑點,期盼小學全面教授AI課程。
「之前那個立法委員也有跟我們教育部說,他們就接收到很多家長的關心,一直在問說小學什麼時候台灣小學開始要全面教AI。因為他們就覺得說小學沒開始教AI的話,他們的小孩會不會以後就跟不上這個世界。
二、 AI時代的人才需求:跨領域整合與應用
葉成次長指出,AI人才需求分為兩類:研發AI技術人才及應用AI於各行各業的人才。台灣產業更需要的是後者。
“所謂AI人才有分會用AI在各行各業的人,這是一種AI人才。另外一種AI人才是那種研發AI的人才,這是兩種。”
未來產業需要更多具備人文素養、語意學理解能力,同時也懂AI技術的人才。
“他反而認為他們需要更多懂人文的,特別是語義學,語義學,然後又懂一些一些AI的一些城市的人。”
大學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AI素養,而非追求特定技能。
「你現在的學的東西10年後,從10年後AI來看,你現在學的這AI都是非常落伍的,大家根本不用去擔心說我現在學什麼才以後不會輸人家,因為你現在在學這個東西是一個演化速度非常非常快,他沒隔多久他就落伍了。
三、 教 育部應對AI時代的政策: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台與AI競賽
教育部成立「大專院校人工智能學聯盟」,整合全台AI教學資源,讓所有大學生都有機會學習AI。
「我們這個我就後來就找這個這個主要的這個我們這個專案辦公室的這個人就是清大的陳一星教授,然後他也找了好幾位這個很熱學的這AI的教授,我們把全台灣教AI教的很厲害的這些老師的課把它集結起來。
聯盟採用「最小可行化方案」,逐步擴大規模,並根據實際運作情況修正政策。
「很多政策本來你要做得完美的話你沒有上路之前,你怎麼會知道他是完美。那然後一上路馬上就宣布說全部的大學,全部的人都要試用,那萬一你的政策有問題怎麼辦?
教育部推動「中小學生AI競賽」,培養學生運用AI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現在做事情是類似的概念,就是過去這10年經營,我們把它移植到AI,我們就與其是在辦一個課程,然後去設計一個課程,然後強迫大學,我們把它變成一個好玩的事情,我們把它辦一場比賽。
四、 給學生的建議:保持好奇心,降低對AI的恐懼
葉成次長建議學生以「玩」的心態接觸AI,保持好奇心,自然而然就能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
「你就是開始用AI,用著,然後把它當作用玩的心態來玩。那玩了,那這個過一段時間之後你覺的好玩了,你自然而然什麼新的東西跑出來,你就想要去試一下,想試一下,那你就會一直是跑在前面。
不要害怕AI,應將其視為有用的工具。
「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最重要爸爸媽媽或是我們一般人最重要的是降低自己對AI的恐懼感,就是你平常會用你把你你會把它當做是一個蠻好用的工具,這樣就很好了,而不是把它覺得說,哇,我非得學會什麼,不然我會落後,你如果用這個心態的話,那個其實很累的。
五、 結語
面對AI時代的來臨,教育政策需要調整步伐,跟上技術發展的速度。同時,家長和學生也應調整心態,以開放的心胸擁抱新技術,培養AI素養,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站穩腳步。
一、 AI對高等教育的衝擊:焦慮大於衝擊
AI技術快速發展,外在擔憂衝擊傳統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葉成次長認為,現階段「焦慮」大於「衝擊」。
「與其講衝擊,我覺得現在我講焦慮可能是更精準的。大家只是覺得好像AI會改變業界,AI會改變自己這個世界,但他現在也不知道說到底會怎麼改變。”
業界面臨AI轉型,但許多產業尚未跟上,大學端感受的衝擊相對較小。
「整個台灣業界AI轉型這一塊其實還有待加強….如果外面的業界沒有那麼快速的跟上的時候,你說大學,大學可能會覺得說那我我訓練出來的人外面的公司還是照樣這樣用啊。
家長焦慮孩子輸在起跑點,期盼小學全面教授AI課程。
「之前那個立法委員也有跟我們教育部說,他們就接收到很多家長的關心,一直在問說小學什麼時候台灣小學開始要全面教AI。因為他們就覺得說小學沒開始教AI的話,他們的小孩會不會以後就跟不上這個世界。
二、 AI時代的人才需求:跨領域整合與應用
葉成次長指出,AI人才需求分為兩類:研發AI技術人才及應用AI於各行各業的人才。台灣產業更需要的是後者。
“所謂AI人才有分會用AI在各行各業的人,這是一種AI人才。另外一種AI人才是那種研發AI的人才,這是兩種。”
未來產業需要更多具備人文素養、語意學理解能力,同時也懂AI技術的人才。
“他反而認為他們需要更多懂人文的,特別是語義學,語義學,然後又懂一些一些AI的一些城市的人。”
大學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AI素養,而非追求特定技能。
「你現在的學的東西10年後,從10年後AI來看,你現在學的這AI都是非常落伍的,大家根本不用去擔心說我現在學什麼才以後不會輸人家,因為你現在在學這個東西是一個演化速度非常非常快,他沒隔多久他就落伍了。
三、 教 育部應對AI時代的政策: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台與AI競賽
教育部成立「大專院校人工智能學聯盟」,整合全台AI教學資源,讓所有大學生都有機會學習AI。
「我們這個我就後來就找這個這個主要的這個我們這個專案辦公室的這個人就是清大的陳一星教授,然後他也找了好幾位這個很熱學的這AI的教授,我們把全台灣教AI教的很厲害的這些老師的課把它集結起來。
聯盟採用「最小可行化方案」,逐步擴大規模,並根據實際運作情況修正政策。
「很多政策本來你要做得完美的話你沒有上路之前,你怎麼會知道他是完美。那然後一上路馬上就宣布說全部的大學,全部的人都要試用,那萬一你的政策有問題怎麼辦?
教育部推動「中小學生AI競賽」,培養學生運用AI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現在做事情是類似的概念,就是過去這10年經營,我們把它移植到AI,我們就與其是在辦一個課程,然後去設計一個課程,然後強迫大學,我們把它變成一個好玩的事情,我們把它辦一場比賽。
四、 給學生的建議:保持好奇心,降低對AI的恐懼
葉成次長建議學生以「玩」的心態接觸AI,保持好奇心,自然而然就能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
「你就是開始用AI,用著,然後把它當作用玩的心態來玩。那玩了,那這個過一段時間之後你覺的好玩了,你自然而然什麼新的東西跑出來,你就想要去試一下,想試一下,那你就會一直是跑在前面。
不要害怕AI,應將其視為有用的工具。
「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最重要爸爸媽媽或是我們一般人最重要的是降低自己對AI的恐懼感,就是你平常會用你把你你會把它當做是一個蠻好用的工具,這樣就很好了,而不是把它覺得說,哇,我非得學會什麼,不然我會落後,你如果用這個心態的話,那個其實很累的。
五、 結語
面對AI時代的來臨,教育政策需要調整步伐,跟上技術發展的速度。同時,家長和學生也應調整心態,以開放的心胸擁抱新技術,培養AI素養,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站穩腳步。
📘 入門版|親子共讀AI體驗課
課程時數:1堂課這是一堂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體驗的AI學習入門課!
課程重點:透過簡單易懂的示範,學習基礎的AI智慧整理工具運用,小到文章整理、大至資料整合。家長可一同參與,與孩子一起感受AI帶來的學習新體驗,增進親子互動,提升學習樂趣!